近年來,不銹鋼中厚板因性能良好,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船舶、核電等領域,但表面缺陷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短板”。
不銹鋼中厚板表面缺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水梁壓入缺陷。煉軋廠中板加熱爐為推鋼式結構,在板坯加熱移動過程中,與底部起支撐作用的水梁滑塊接觸并產生錯動,造成軋制成品對應部位發生壓入缺陷。離近看,鋼板表面有類似鋅花狀的不規則壓入點;離遠看,鋼板表面有明顯劃痕。不銹鋼中厚板水梁壓入缺陷發生率達10%以上,占所有打磨再酸洗缺陷的80%左右,缺陷打磨、二次上線酸洗處理不僅增加了成本,還降低了酸洗效率。另一種是表面粗糙缺陷。板坯表面產生的一次氧化鐵皮和軋制過程產生的二次氧化鐵皮除鱗不完全、不均勻,造成鋼板表面均勻性差、凹凸不平,以致后期客戶還需拋光、打磨處理,增加了制造成本。
為解決水梁壓入和粗糙缺陷,不銹鋼技術人員與煉軋廠技術人員制定缺陷攻關方案,持續跟蹤缺陷發生規律,通過單爐生產和相關驗證實驗,找到了鋼坯在爐時間、軋制速度、加熱溫度與缺陷產生的關系:軋制節奏越快、加熱爐加熱時間越短,水梁壓入缺陷發生率就越高;加熱時間越長、軋制厚度越厚,成品表面粗糙就越嚴重,而板坯修磨和加強除鱗均能改善成品表面粗糙。
按照這一“規律”,技術人員通過確定合理的加熱溫度和時間、平穩軋制節奏,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水梁壓入打磨再酸洗率較一季度下降80%;通過加強板坯表面修磨力度、控制軋制溫度、增加鋼板精除鱗道次等措施,進入二季度后,不銹鋼各規格中厚板D、K級表面粗糙發生率降低了60%。
正因過硬的產品質量,今年二季度以來,不銹鋼中厚板深受用戶認可,產品產銷量持續提高,贏得了市場好口碑。